icon__search

6月8日(六)|餓

主啊,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…… 太25:37

June 8, 2024 • 文:宣教日引|華語朗讀:憶紜, 背景音樂:《珍珠般的眼淚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「peinao」概括了更廣泛的內容,不單指對食物的饑渴而已。它真正的意思是「懇切地盼望生活的必需品」。最重要的,在舊約中的「peinao」是指——持續性的饑餓。

一般來說,我們認為日常所需是食物和棲身之所;而且,我們每個人對「必需」的看法,其實也會因為「yetzer ha’ra」(肉體欲望)的影響而被遮掩。

食物與棲身之所的確是我們所需,不過聖經卻不是從這兩項着手,聖經的優先次序卻是——與天上的神和平相處。這一點超越所有的需要!

申命記28:47說得很清楚,一個人被神棄絕將帶來可怕、威脅生命的結果。若人與神的關係不好,其他的供應和滿足最終也將是徒然。

我們的生命真正需要些什麼呢?我們需要站在神那邊,其他的都是享受神的賜福。

唯有那些熱切渴慕神的人,最終才能得以滿足。他們對神持續地饑渴,將為他們帶來滿足的生命(當然,那滿足不是指肉體情欲)。

「我們什麼時候看見你餓了?」當你遇到需要認識神的人,請餵養他。


6月1日(六)|完全

June 1, 2024 • 文:宣教日引|華語朗讀:憶紜, 背景音樂:《珍珠般的眼淚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神正在尋找你。對人類來說,這是基本而重要的真相——神看你為祂顧念的對象,祂要把你找出來。你不是偶然出現的分子,也不是在進化過程中的一樁意外。若神不是那尋找人的偉大獵戶,人就沒有任何意義可言。 我們閱讀創世記所記載有關伊甸園所發生的事,總是忽略一個問題,那就是我們存在的問題。「你在哪裡?」神問我們每個人。這是人生在世的第一道問題。 這裡的希伯來文用詞是「ayyeh」,不是指「地點」,而是指「關係」。神問的不是我們身處的地理位置,而是問我們為何不與祂一起,也就是我們本該身在祂「那裡」。 神問的是為何我們每個人沒有照祂的計畫行事?為何沒有與祂的設計完美地融為一體?我們本該是參與在神的創造中大大地榮耀祂的。 為何即便我們認識祂後,仍如此忙亂奔走,沒有在祂的身邊呢?

6月2日(日)|餓

June 2, 2024 • 文:宣教日引|華語朗讀:憶紜, 背景音樂:《珍珠般的眼淚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耶穌說的並不是我們所看見的他快「餓死」了,這裡的用字是「peinao」,而非「limos」。希臘文字眼「peinao」意味着日常所需的營養;而「limos」意味着餓到三餐都沒得吃,明白這兩者的差別是很重要的。 我們常以為要滿足耶穌在這比喻中的要求,就是參與救濟在饑荒中的人,或幫助陷在災禍中的人,把我們多餘的食物給他們就行了。 我們錯了。 耶穌在這比喻中,所指的危機時刻,不是在饑荒之時,而是每天所需要的飲食。這比喻告訴我們,當我們為另一個人供應日常所需時,就是展示天國的性情了。我們並不需要等到災難發生、不需等到人們餓得四肢無力才行動。當有人肚 子餓、有缺乏時,我們就要伸出援手了。

6月3日(一)|出15:1

June 3, 2024 • 文:宣教日引|華語朗讀:憶紜, 背景音樂:《珍珠般的眼淚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「shiyr」是希伯來動詞「歌唱」的意思,多數時候與敬拜有關。其字形告訴我們,這個字關乎那人的行為或努力。意思是「唱歌把你「吃」掉,除去你的感受」,把你推入另一種體驗。因此,在希伯來人的世界中,歌唱被看成是在禱告。 「人會以三種方式來表達他深刻的悲哀:最低層次的會哭泣;第二層次的保持安靜;最高層次的曉得唱出他的哀傷。」拉比赫舍爾(Heschel)說:「真正的禱告是一首歌。」 在許多日子裡,我不曉得要怎樣禱告,只能在神面前流淚。還有些時候,我在神面前沉靜不語,想說些什麼卻辦不到。因此,我學會向我的王高唱讚美詩,而我的歌「吃」掉那些摧毀我、吞沒我的東西,把平安賜給我。那無法言喻的悲哀,是被「恩典」吃掉了。 摩西以歌來禱告,這是聖經所記載的第一首歌,神的百姓過了紅海,滅族的威脅已過,備受奴役的生活也終於要過去了,百姓被拯救出來了! 讓我們常常向神唱一首新歌或讚美歌吧,因為祂滿有能力!